泉州開元寺每逢農曆二十六日舉行禮佛平安法會,
平常入寺參觀或參拜都必須購買門票方得進入,
或許是因為這一天當地民眾不收門票的緣故,
總是吸引眾多本地香客在這一天拜訪。
上午我們抵達泉州開元寺參觀時,
車子在不寬的馬路上尋找停車位,
導遊陳小姐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天遊客特別多,
最後在側門找到一車位,
司機趕快來個逆向停車讓我們下車。後來回家一查,
才知道6月27日恰逢農曆5月26日,
當天上午雖然下著大雨,
但是寺內仍然有大批虔誠的香客前往燒香,
祈求佛菩薩保佑一家大小平安。
陳小姐購票時剛好看到一位師父在售票口前,
向他打聽為什麼今天這麼熱鬧,
只聽這位師父嘴巴不太情願的咕噥了一下,
也聽不清楚是在說什麼,再問,
還是只聽到痰聲很重的咕噥聲,大概這位師父那時感冒,
無法清楚發聲,或許太多外來遊客把他問煩了,
這種待客之道在台灣的寺廟還很難遇得到。
因為對來參拜(訪)的民眾越客氣,
他們很可能捐出更多的香油錢。
不過聽說在中國寺廟的出家人或道觀的修道人,
很多是屬於職業的一種,每個月都是領固定工資,
除了對寺(廟)方事先聯絡將捐獻大筆香油錢,
或是由公家單位招待前來的所謂貴賓,
他們會熱情接待以外,其餘都是以一付撲克牌面孔待客。
購票後我們魚貫進入寺內,只見人山人海,梵唄聲聲,
一派泉南佛國景象,拜庭前、香爐前都擠滿人潮。
馬克思的共產思想是主張無神論,所以在文革期間,
多少寺廟神像遭受到破壞,改革開放後,
中國改走「適合中國的社會主義路線」,
許多寺廟在當地信眾及海外華僑的捐輸下,
紛紛整修或重建,恢復往日風貌並開放觀光,
也因此除了門票的收入外,
香客的「小額捐款」數量也很可觀,
對於一些熱門寺廟的人事及事務費用開銷,
不僅足夠而且還有盈餘,至於那些觀光客罕至的寺廟,
就必須自力救濟,管理委員會要自覓財源支付一切開銷。
中國和台灣政策一樣,
規定寺廟等宗教團體都必須向政府單位登記,
並成立管理委員會或董事會管理寺(廟)務。
在台灣幾乎所有寺廟的管委會都由信徒組成,
但中國自1949年以後,大部分寺廟都收歸國有,
改革開放以後,
據說管理委員會成員大多由具有公職背景人員擔任,
主任委員則由地方黨書記出任,
這一點是兩岸最大差異之處。
泉州開元寺每逢農曆二十六日的禮佛平安法會,
都會提供平安長壽麵供香客們食用,
香客們拿著寺方為大家準備的瓷碗和塑膠筷子,
義工們則把寺方準備的「泉州滷麵」往碗裏舀,
香客們就在附近或站、或坐、或蹲大快朵頤,
食用完畢,在旁邊兩桶水裏把碗筷洗一下,
又放在籮筐裏讓後來的人繼續使用。
這種做法雖然很環保,但是實在不符現代衛生習慣,
或許他們心中認為有佛菩薩保佑,
不怕任何細菌或病毒傳染,但對於年老體衰的我,
實在沒有把握能夠獲得佛菩薩青睞,
所以放棄享用這一泉州美食的機會。
在眾多香客中,我發現一些年紀稍長的資深美女,
她們頭上梳著髮髻,插著髮簪和鮮花,
一樣拿香膜拜、拿碗吃麵。因為網友「百鍊鋼化作繞髮柔」
(http://blog.cca.gov.tw/blog/wonder40346),
她開設一「髮簪博物館」
(http://www.hairpinmuseum.org),
我猜想這些髮飾她應該會感到興趣,
於是拿起照相機拍了這麼幾張,回台灣後傳給她,
她居然說那髮簪已經可以列為文物級,
這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