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政府重視文資保存以來,台灣很多老街都成為民眾參觀、懷古的重點,但在經過整修後,大多都已失去原味,而在有商機的利誘下,許多外來商家進駐,使得老街生態丕變,但台南新化老街算是狀況保持良好之一,其曾獲選為南瀛十大歷史建築第一名、中華民國歷史建築百景徵選活動第二名。雖然也有外來商家賃屋營業,不過也有堅守本業的店家,繼續經營先人留下的行業,「晉發米穀商店」就是其中一家。
清同治11年(1872年)由原籍福建晉江的楊源先生創立晉發米穀商店,為了表示不忘本,故取名「晉發」,最初以石磨、杵臼脫殼,兼營釀酒、賣酒生意,第二代楊秋、第三代楊松也都繼承祖業,現在是由第四代楊振宗(昭和元年1926年生,長榮中學畢業)為負責人。
臺灣日治時期1920年,新化設置了台南州新化郡役所後,進行了「市區改正」工程而將今中正路從6公尺拓寬為12公尺,晉發米穀商店也將平房改建成為當時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建築,其右側牆面採「斗子牆」砌法,上下左右皆以磚塊砌成,中間填以土塊。二戰時期曾遭美軍飛機掃射,左側騎樓柱齊今仍可看到彈痕遺跡。
二戰結束國民政府來台採菸酒專賣制度,晉發米穀商店遂停止釀酒、賣酒生意,從事單一米糧買賣。近20年來大型碾米工廠紛紛成立,傳統碾米廠不敵現代大型自動化碾米廠,小包裝米已經取代過去散裝白米,但晉發米穀商店除了販售小包裝米以外,依舊保存著賣散裝白米的服務,第四代傳人楊振宗老先生表示:「有一些『賺吃人』無法一次買一包三、五公斤的白米,所以我還是要替他們服務。」楊老先生還說:「過去台南一斗米是14斤,高雄則是11斤,各地的算法不一,現在改以公斤計算,可以讓消費者很清楚的知道正確的米價。」
如今店內尚存100多年歷史高約6公尺的台灣檜木製碾米機,但已經停止運轉,店裡掛著楊老先生長榮中學的畢業證書,大正13年(1924年)新聞報導照片和本日米價的小黑板,店前老式的大米櫃裝著滿滿的白米,這是晉發米穀商店的堅持。2000年台南縣政府在晉發米穀商店騎樓柱掛上一銅製說明牌,把店名「晉發米穀商店」寫成「晉發米『殼』商店」是一缺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