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到台北如果時間許可,一定會到老朋友 JIMY 的 L'amour 享受一杯他的特調咖啡和精緻蛋糕,JIMY的咖啡豆都是採用義大利ILLY公司所烘焙的產品,特有的香甘口感,令人口齒留香,配上精心製作的蛋糕,在喝完下午茶後,當天的晚餐都省下來,真是物超所值!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76巷7號 02 - 2363787
每次到台北如果時間許可,一定會到老朋友 JIMY 的 L'amour 享受一杯他的特調咖啡和精緻蛋糕,JIMY的咖啡豆都是採用義大利ILLY公司所烘焙的產品,特有的香甘口感,令人口齒留香,配上精心製作的蛋糕,在喝完下午茶後,當天的晚餐都省下來,真是物超所值!
台北市新生南路三段76巷7號 02 - 2363787
「2014年眷村文化保存與活化再利用工作坊暨論壇活動」
為促成政府、眷村經營管理單位、學術單位及社區居民進行更有利提升保存維護活化再利用計畫與意見交流之管道,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舉辦「眷村文化保存與活化再利用工作坊暨論壇活動」,9月23日(週二)及24日(週三)在台南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舉辦論壇活動;9月26日(週五)及27日(週六)於澎湖青年活動中心舉辦工作坊。邀集中央及各縣市政府從事眷村文化保存工作之行政人員、13處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規劃單位、眷村經營管理單位、眷村文史工作者、地方居民及社區組織等關心眷村議題之民眾共同參與。
眷村是台灣特有的歷史產物,不論是住在眷村內、或眷村外的,都對充滿故事的那個時代有許多的回憶;現今所談論的眷村文化保存,除了針對原本充滿眷村風味的建築物保存外,對於未來重新轉化的眷村新生活、新生命,同樣相當重要,不論是以觀光休閒方式活化的篤行十村、特色美食餐廳群聚再利用的勝利新村、或是藝術家進駐的321巷等,都是相當成功的活化再利用案例。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施局長國隆表示,今年活動主題為「老眷村、新生活」眷村活化再利用,藉由討論全國眷村文化保存的現況與發展,以及國內外保存與再利用經驗的分享,提供一個互動溝通的平臺;工作坊活動以公私部門、中央與地方單位的各個面向,討論澎湖縣眷村文化保存的推動,與會人員分組實作,根據自身眷村之文化保存區,提出再活化利用對策建議。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新住民影展」9月20日至10月12日每週六、週日熱情上映,活動依臺史博門票標準入場,同一日入場僅需1張門票,即可觀賞2至3部影片;觀眾只要參加3場電影,集章3枚,即可獲神秘禮物1份。加入臺史博會員者,更可21部電影看到飽,並享有會員限定權益。
本次「新住民影展」主軸為「心的歸屬家的想望」,以「從異鄉到家鄉」、「來自遠方的新娘」、「離散的遷徙地點」、「異國淘金夢」「尋找心天堂」五個主題,連番播映21部劇情片及紀錄片,並舉辦2場映後座談。這次次播映的許多影片,深獲國內外獎項肯定,更於9月28日及10月28日下午1時30分,分別邀請《失婚記》及《落番》導演阮金紅及唐振瑜蒞臨現場與觀眾面對面,暢談拍攝的視見與深刻感觸,剖析不同時空背景下新住民的社會與生活境遇。
今年臺史博首辦新住民影展,即期望從歷史、社會、地域空間等不同的向度去觀看新住民議題,除了臺灣導演拍攝的影片,也精選來自香港、新加坡、美國及德國等國家影片,透過作品不同的視點,感受臺灣及世界不同族群文化移動者的情感矛盾、調適與歸屬。此外,本次影展與本館特展《來自四方:臺灣近代移民的故事》形成對話,試圖以文本、文物及影像,多方呈現新住民的整體概念,是一次相當難得的機會。本次選片首先聚焦在多元文化交融的常民風景,開幕片以《鄉關何處》平埔家族歷史的追尋,開啓了臺灣歷史脈絡和多元族群文化議題,還有賺人熱淚的《拔一條河》紀錄守護臺灣土地的本土人民與來自異鄉新住民結集的向心力。觀看在1980年代開始自東南、大陸的外籍配偶,跨國婚姻不僅是二個不同的家族,更是不同文化與種族差異,《失婚記》、《野蓮香》等片呈現這些新住民生活、婚姻、家庭教育等面向並紀錄跨國婚姻的觀察與體驗。
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連續第三年邀請法雅客股份有限公司於台南共同辦理「法雅客24H城市馬拉松數位攝影比賽」。從歷屆法雅客作品看見參賽者用相機描畫台南,展現出特有的城市氛圍、文化地貌、景觀特色,成功透過影象行銷台南。因此,今年的活動透過網路及口耳相傳,吸引全國各地共300多名參賽者前來台南體驗具創意的法雅客攝影比賽。
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陳俊安局長表示,法雅客攝影比賽有別於其它的攝影比賽,需要在24小時內依題目完成5項主題創作,是體力與攝影技術最大的挑戰,參賽者步入街頭巷尾,透過自由發揮拍出更不一樣的台南。從得獎作品不難發現台南24小時內,從晨曦到晌午,從黃昏到入夜,每一個不同的場景,都各自上演著不同戲碼,人與土地的互動,演出動人的劇,豐富了台南的故事脈動。
本次經過嚴謹評選作業在眾多相片中選出7項大獎(包括評審團大獎、優等三名及佳作三名),評審團大獎是由簡佳宏、郭美貞組隊獲得,其作品透過光影變化及故事鋪陳充分展現台南當地庶民生活及文化特色;首站「圓舞曲」以溜冰少年搭配修車師傅,述說台南人們無時無刻均在為台南譜出曼妙的生命記憶;第二站「旅行的滋味」有別於其他作品,表現出台南旅途中發現的驚喜及小確幸;第三站「party night」透過聞名世界的花園夜市展現出台南夜間娛樂之魅力;第四站「愛麗絲夢遊仙境」則是以牌坊石獅、藝術造街海安路及小西門公共藝術等表現出撲朔迷離的創意文化;末站「古都添光」透過光影映照,顯現出台南古城神秘、寧靜中帶有坦率、活潑,與蘊含深厚文化又飽具熱情的台南人密切呼應。
台南市玉井區玉井三清宮文化祭攝影比賽
一、活動名稱:
甲午歲三清護國佑民太上道祖祝聖文化祭「靜、動」態攝影比賽
二、活動時間:2014.10.15-2014.12.14
三、活動方式:動態攝影、靜態攝影
1.動態攝影:短片記錄甲午歲三清護國佑民太上道祖祝聖文化祭各項
活動,內容生動具情感文化意境,可觸動人心的畫面、故事。
2.靜態攝影:以拍攝精湛的技巧,攝入活動人物的感動畫面。
四、指導單位:臺南市政府
為推廣形塑台南美食旅遊城市的形象,台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推出「2014台南美食節系列:主題短片徵件活動」為預計於10月開始的台南美食節開跑暖身,尋找更多關於美食的情感、生活及故事等片段,透過影片的拍攝與閱讀更深入了解台南美食文化的多元面貌。
徵件共分為四個主題:台南美食「冰菓室」、「清燙牛肉」、「虱目魚」及「其他台南美食」等四個主題。「清燙牛肉」、「虱目魚」是台南人最新鮮、豐盛的早點之一,「冰菓室」印證紀錄了台南在地冰品飲食的發展脈絡,趁著暑假的尾端以及接續而來的中秋假期,歡迎民眾來到台南進行美食主題旅遊,趁著旅遊吃美食大快朵頤,順便拍短片賺獎金,一同記錄保存台南特有的美食記憶與文化。
雲管處日前將臺南市馬沙溝拆除之漁網、漁具、蚵架以及大量垃圾等廢棄物約15噸,棄置公有林地,經雙清文獻研究學會創辦人陳進乾反映後均未處理,陳進乾轉向其主管單位交通部觀光局及總統府陳情,總統府關切並下令清除,台南市長賴清德亦下令限8月30日前清理完畢,否則開罰。副處長施昭輝稱:這是遭取締漁民不滿,透過管道向總統府及相關單位舉發。
陳進乾指出,「依法辦理」是馬總統一再宣示的行政原則,但雲管處卻「知法犯法」以鄰為為壑,將約15餘噸廢棄物倒在公有林地一個多月,屢次反映都不受理,他才向交通部觀光局和總統府陳情,卻被雲管處副處長施昭輝認為是挾怨檢舉。這種犯法後又推卸責任的說法,令陳進乾非常不滿。陳進乾擔心八、九月屬於颱風季節,近日台南地區又遭豪雨侵襲,萬一這些垃圾沒清除,隨著風雨又流向沿海,將是南台灣近海的環境與生態的大浩劫。
為傳達古蹟構件在保存、包裝及運送過程的正確知識,並加強全民保護文化資產的使命感,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訂8月28~29日、9月3~4日,分別在臺南興濟宮及臺北臺灣博物館辦理2場次「古蹟構件保存包裝運送研習」活動,研習一律採線上報名,詳細課程公告於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網站http://www.boch.gov.tw與文化資產學習資訊平台http://chhr.boch.gov.tw,歡迎踴躍參與。
本次研習除邀請學者專家外,特邀深具實務的古蹟修復業界人士擔任課程講師,介紹古蹟保存修護過程中,古蹟構件之現場管理實務及保護包裝等相關作業。另為增進學員對古蹟構件拆解前後重要細節的深入,兩場次均安排「實作」及「參訪」課程,讓民眾充分體認構件拆解前的規劃評估及拆解後的檢視、清潔、包裝、存放、運送等作業流程,同屬保護文化資產不可忽視的一環,值得積極面對與重視。
古蹟構件在保存包裝前的拆卸工序經常涉及跨領域的範疇,除應注意整體結構強度及工作區域安全外,在保存、包裝及運送時,需依不同文物材質、形狀訂製專用防震、防水保護箱,同時應依文物劣化程度據以評估進行暫時性加固的可行性,並考量保險的必要及搬運路線規劃,以確保文物能安全無虞地抵達目的地。
本研習課程包括古蹟構件保存維護實務及概念的演進、古蹟文物保存包裝遷移資訊處理與風險管控、保存包裝作業概論、古蹟構件檢視登錄的步驟與方法暨檢視登錄操作實務、可移動構件的包裝與保存維護-以彩繪門神為例、不可移動構件的保護方式-以國定古蹟麥寮拱範宮為例、古蹟構件的包裝運輸材料、構件安全包裝暨外箱實作及參訪課程,期以透過上述課程正確且有效地傳達文化資產保存科學及文物保存維護的基本觀念。
2014年6月18日參訪新埔褒忠亭,當天太陽很大,只見廟旁樹蔭下一些老人坐在椅子上聊天,因為都講客家話,我一句也聽不懂,應該是在閒話家常,我也不好意思打斷他們的聚會,就往廟內參觀。
某天看到兩個人在神農街49號前,從開始的討論到最後變成爭論。
「神農街(原北勢街)的街屋都是清朝建築,感覺很好。」
「不是啦!除了永川大轎這間房子以外,大多在1945年後經過整修或改建。」
「你怎麼知道?」
「1945年3月1日起,美軍對台南實施幾波『大爆擊』,整條北勢街的房子幾乎都受到破壞,1946到1950年住民才逐漸修復。」
「是喔!不過台灣歷史博物館二樓常設展一幅大圖,好像是用這條街做底稿畫成,表現出清朝時期台南五條港區的貿易繁榮景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