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台灣的廟會大多由男性參與,女性只有參觀的份。
但男女平權觀念在台灣已經被接受,
所以現在很多女性也參加廟務運作,很多廟會場合,
也都可以發現女性擔任重要任務的身影。
最近很多外國人對於台灣的廟會也產生濃厚興趣,
不時可以看到他們拿著照相機或錄影機在做紀錄。
2010年兒子的徳籍同學「如本」先生來訪,
帶他參觀過台南的廟宇和廟會後,
他的結論是:他想改信台灣這有趣的宗教。
2011辛卯年台南首邑縣城隍廟夜巡,
也有女性和老外隨著遊行隊伍做全程紀錄,
所以:誰說只有台灣男人喜歡廟會!
延伸閱讀
台灣的宗教信仰雖然說很多是隨著中國移民進入台灣,
但是經過三百多年來的演變,
已經和中國有很大的差異性,
這除了因應台灣當時特殊生活環境而有所改變以外,
政治環境所造成的影響也很大。
台灣從無主島嶼到荷蘭西班牙分別佔領台灣南北部、
明鄭王朝、清國、日本、國民政府統治,
短短三百多年歷經六個政權治理,
統治者各自帶來各國的宗教,
其中很多統治者為達永久統治目的,
紛紛以竄改、破壞甚至消滅前朝文化為手段,
其中宗教信仰更是他們極力破壞對象之一。
破壞台灣的宗教現象從清朝以攏絡釧改開始,
日治時期以台南市為例,
日本政府當局藉由市區改正(都市計畫),
將許多具有歷史價值的廟宇規劃為道路用地,
雖然戰後經都市計畫修改得以免拆或保存部份建築,
但在此之前已經有許多廟宇已經被完全拆除。
國府時期對於留有日治時代年號之石碑、匾額、神社,
亦以恐怕台灣人民懷念日人統治為由,
下令破壞或拆除。
另有將祭祀鄭成功的開山廟改建成「延平郡王祠」,
害鄭成功神像先在民間四處流浪,
後來獲媽祖樓收留,近年來才得以回家安居最為誇張!
雖然台灣過去的宗教環境惡劣,
但是百姓們有自己的堅持與辦法,
或明或暗發展出一套能夠讓統治者接受,
也可以保留信仰的辦法,
這過程就必須由宗教歷史學者來做專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