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中國同盟會正式成立,1909年11月孫第三次到美國,12月在紐約成立中國同盟會分會,1910年1月在芝加哥成立中國同盟會分會,2月在舊金山成立中國同盟會分會,鑑於三藩市原有華文日報3家,皆係每日午間出版,在孫中山的直接領導下,《少年中國晨報》決定以晨報姿態出現,每日清晨6時即出版。
1910年8月19日「中國同盟會」舊金山分會之「機關報」《少年中國晨報》正式問世,每日清晨6時即出版。《少年中國晨報》發行量後來居上,影響力越來越大,是孫中山在舊金山創辦最早的革命黨機關報,風格創新,內容豐富,緊跟時代,富有朝氣,成為中國同盟會在美國西部的重要宣傳陣地。
此後,同盟會在美國許多城市相繼建立分會,舊金山同盟會也就成為美國同盟會總部。當年以《少年中國晨報》為活動聯絡點,成立之初推舉「黃伯耀」為總經理兼營業部經理,「李梓青」為司庫,「黃超五」為總編輯,「李是男」為副刊及新聞編輯,「黃芸蘇」、「崔通約」、「伍平一」、「張藹蘊」為主筆,號召廣大華僑募集革命經費支持清末中國革命。
1910年2月,孫中山在《少年中國晨報》發刊詞中指出:「革命事業可分兩時期,一曰空言鼓吹時期;二曰武力實行時期,今日的口誅筆伐,是使革命思潮,為之澎湃而不可抑。」從此以後《少年中國晨報》大力提倡反清共和思想,以推翻中國三千年的封建制度展開奮鬥。
《少年中國晨報》致力於鼓吹反清革命,批判保皇立憲,曾與保皇黨人「徐勤」所主辦的《世界日報》進行論戰。武昌起義爆發後,《少年中國晨報》對國內的革命消息曾經大幅報導。
100多年前,華僑支持革命熱情的高漲,對中國的熱愛和對革命的關注,對中國前途寄予厚望。廣大華僑都意識到,中國只有走向民主和富強,才能夠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樣就能改善華僑在海外處境和命運,中國的命運與華僑的命運息息相關。當年《少年中國晨報》發行的用意,就是培育建立具有民主政治制度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