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今天是農曆七月七日,俗稱七夕,華人世界裡流傳很多想像出來的故事,在台南五條港發展協會」,已經舉辦了13屆的「咱來做16歲」活動,算是比較有意義的。清領時期,台南府城是台灣政治商業中心,許多貿易行為都在今「台南五條港區」進行,於是碼頭搬運工成為不可或缺的行業。在那個經濟、科技條件尚未發達的年代,人力自然成為貨物搬運主要元素。

 

當時的碼頭工人以虛歲16歲為界,以上領全薪,不足領半薪。所以在大西門城外,家裏有男孩滿16虛歲,家長都會準備簡單酒菜招待工頭,並贈送左鄰右舍親朋好友「紅龜」,讓大家知道「吾家有兒初長成」,已經可以領全薪工資幫忙家計。

 

三百多年前的處熱帶地區的的台灣,人民生活在環境衛生、醫療科技、保健知識都缺乏的年代,要把孩子養育成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所以只能求神託佛庇佑,發展出小孩都由「臨水夫人」(陳靖姑)屬下「三十六鳥母」(婆姐)放在「鳥母宮」幫忙照顧,當孩子到16虛歲就要「出鳥母宮」,把位子讓出來給其他新生兒居住的精神寄託與思考邏輯。

 

會選定農曆七月七日為做16歲的日子,有學者認為,中國宗教信仰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自然崇拜」與「多神崇拜」的民族,閩南地區民間信仰中的七娘媽,亦即相傳中的七星娘娘,被認為是兒童的保護神,而農曆七月七日是七娘媽的聖誕,所以將「七娘媽」與「三十六鳥母」兩者結合,發展出一個特有的做16歲儀式。

 

最早作16歲活動只在安平和五條港區(兩者均在府城城外)盛行,經過人口遷徙和婚嫁,漸漸城內城外都開始流行做16歲,也因男女平權觀念的形成,原來只有男孩才有的做16歲,演變成男女都有,儀式差不多,只在名稱上稍有區別,男孩稱「出鳥母宮」,女孩稱「出婆媽」,所以男女平權甚至女權凌駕男權的觀念,在府城早就形成。祭拜儀式最後有兩項儀式,一是由家中長輩扶著「鳥母亭」讓孩子由底下鑽出,象徵出鳥母宮已經長大成人,另一項是孩子坐在椅子上,由家中長輩為他戴上帽子,稱之為「升帽」,有「加冠」(加官)、「高升」(步步高升)的意思,後者現在已經少見有人遵行。

 

在台南府城有兩句俗諺:「嫁妝一牛車」和「出世吃到周歲,周歲吃到十六歲」,是指女兒出嫁時,必須付上嫁妝,一來展示家裏財富,二來讓女兒在婆家日子好過一點,不會被勢利的婆婆看不起;孩子一出生,娘家「做月內」、「做周歲」、「做16歲」全包,有錢的就大事鋪張,清寒家庭也要想盡辦法「陪對」一番,府城人又極愛面子,嫁女兒的聘金通常是退回,或婆家會轉給媳婦當私房錢,這和台灣其他一些地區的習俗完全相反,因此又有一個有趣的俗諺產生:「要嫁就嫁台北尪,要娶就取台南某」。

 

現在的做16歲成年禮,已經不是可以領全薪或半薪的公告儀式,而是要讓這些還在接受國民教育的孩子們,讓他們知道即將進入高中就讀,為將來進入大學做準備,是對自己即將步入另外一個學習階段一份責任的告知與信心的加強,也是家長對孩子將來能夠為家庭為社會負起責任的期望。

 

延伸閱讀:http://blog.cca.gov.tw/blog/kyp0809/articleAction.do?method=doViewBlogArticle&articleId=MjczND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le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