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1  

某天看到兩個人在神農街49號前,從開始的討論到最後變成爭論。

「神農街(原北勢街)的街屋都是清朝建築,感覺很好。」
「不是啦!除了永川大轎這間房子以外,大多在1945年後經過整修或改建。」
「你怎麼知道?」
194531日起,美軍對台南實施幾波『大爆擊』,整條北勢街的房子幾乎都受到破壞,19461950年住民才逐漸修復。」

「是喔!不過台灣歷史博物館二樓常設展一幅大圖,好像是用這條街做底稿畫成,表現出清朝時期台南五條港區的貿易繁榮景像。」
「臺史博對民眾做了『錯誤』的教育,清朝時期北勢街街屋哪有『玻璃』?門窗都是像49號一樣是木製的,窗戶必須卸下木板才能算打開。」
「那臺灣歷史博物館錯了?」
「那是國立單位,裡面都是『專家學者』,沒有人『敢』說他們『錯了』,學者在臺灣就是代表『權威』,代表『真理』。」

「北勢街的二樓用來吊貨物上去,先民真有腦筋。」
「不對啦,二樓面臨街道通常是當神明廳兼客廳,供奉神明和公媽牌位以及接待至親好友的地方。」
「不過我聽說從街道用滑輪把貨物吊上二樓存放,是荷蘭人留下來的方法沿用到清末。」
「講的人看到荷蘭人用滑輪吊貨嗎?其實以前郊商大多從『後門』的『小運河』將貨物從船上搬到一樓『後壁落』存放,輕一點的用繩索從天井吊到二樓,其實二樓很少當倉庫,大多是當住房使用,可以從狹窄的樓梯知道,那根本不方便扛著貨物下樓出貨。」

「我是C大都計系畢業,為什麼你我的認知和你差這麼多?」
「就是一些『閉門造車』的大學者,以『想當然耳』的紙上作業誤導民眾,不過在『官大學問大』的中國5000年『固有優良傳統』觀念下,『大官、學者』說了算。從街道用滑輪把貨物吊上二樓存放,就是C大發表的論文,還附上手繪圖說明,大錯特錯!」
「請問你是哪個科系畢業?」
「我沒讀什麼書,但我家世居北勢街已經好幾代。」

聽到他倆對話有些火藥味,趕緊回家把對話過程告訴老爸,問他對神農街街屋2樓用途的看法。

老爸說:「我們家從你高祖母起到1945年就是住在北勢街,你曾祖父母的9個孩子都在這裡出生長大,所以我聽說過一些。二樓前廳確實是當神明廳兼客廳使用。坐南朝北屬於較小郊商的房子,二樓『後壁落』通常做為自家住處,坐北朝南屬於較大郊商,二樓前廳功用一樣,如果對門的屋子也是屬於他們的,二樓通常會當成家中苦力的住處。

另外還有比較實際的用途,過去清代女性都纏足,住在樓上下樓不便,遇到有賣點心的經過,就在柵欄後叫住,以細繩繫著竹籃,內置購買銅板和碗垂下,攤販則將銅板收起,點心放在碗內,讓她拉上去。

若有媒人來說親,正式『對看』之前會來個『偷看』,在約定時間女生會坐在柵欄前『挑花刺繡』或『看書』,男生從街上走過,兩個人先互相瞄一眼,認為『適配』後告訴媒人再安排進一步正式『對看』;有廟會或出殯陣頭經過,前廳也是女眷往下看熱鬧,男生往上看美眉的時刻;所以,北勢街的2樓前廳兼具實用與浪漫的功能。」

聽完老爸的說明後,我是該相信「學者專家」或是「老爸」的說法?最後我選擇後者!

arrow
arrow

    oles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